金属奖章︱合金奖牌︱铜质奖章︱锌合金奖牌︱金属奖牌定制
大铜章的价格定位
许多大铜章收藏者除了关心其章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外,也往往会关心其价格.同样材质、同样规格的产品,其价格却相差很多·有的大铜章若干年后,己是当年售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有的却原价不动,或稍有增值.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近期作了些调查研究,初步找到了点依据与规律。
我觉得除个别产品有人为的操作因素外,大部分的价格及其增值,确实有其一定规律的。价格分为成本价、出厂价、批发价、市场或商店的零售价等。
首先是每枚大铜章产品的制作成本价。当前大铜章生产除造币厂外还有几家民营纪念章厂及徽章厂。当然造币厂属国家企业,它的各种费用较高,加上“造币厂”三个字属于无形资产,所以它的制作成本肯定要高得多。而民营厂总的制作成本要低一些,但由于每家厂其设备、技术、管理与产品质最的差异,价格也有上下。
其次制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每枚产品的成本价.这个成本价往往有三部分组成(1)每枚产品的价格(包括铜料与加工费)。(2)该产品模具费到每枚产品的费用。如该产品模具费为10000元.制造1000枚,每枚产品上的模具成本费为10元。如制造100枚,每枚的成本费就是100元.(3)一些当代名人大铜章,由于关系到肖像权,有的还请某些权威机构监制,加上铜章的外包装,印刷证书等都会产生一定费用.另外,如要请有知名的设计师、雕刻师参与设计雕刻,则费用又会增加一些。以上是这些费用的总和基本构成了产品成本。
那么销售价又是如何定的呢?这就必须加上销售利润。当前大铜章除了制造厂自行制造、销售外,不少是由外单位或个人投资销售,或再委托钱币市场、钱币网等销售,所以都会产生利润的分配。由于对各产品所要得到的利润要求不同,同类产品其销售价也会有所不同。
以上是一枚新产品初售时期的一般价格规律。那么后期的增值又是如何看呢?
当前,人们都觉得纪念大铜章已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与其他收藏品一样,随着时间的延伸,也会有一定的增值的可能。特别是近几年发行的大铜章仅200-300枚。按全国专业与业余收藏者上千人来统计,这类收藏品的增值空间的确是较大的.像上海造币厂早期制作的大铜章,已快20年的时间,如“香港东南纺织公司30周年”、“癸亥猪年”、“中国残疾人基金会”等几枚发行量少、制作精细的产品,目前在币场上都升值至千元.甚至数千元。近几年中发行的一些精品大铜章,如“上海第二届大铜章收藏展”、“兰亭集序”、“世纪巴金”等,都已增值至原售价的数倍。近期发行的双透孔、双圆形“联合国·六十年历程”大铜章,由于创意的新颖,销售火爆,很快就供不应求.后期价格就会迅速上扬。特别像“申奥纪念大铜章”,所传市场上的售价是6000-8000元,这是否有人为操作的因素,不太消楚。但在若干年后,我看一定能到,也许还会超过这个价。
然而看目前大铜章价格形势,应该说有喜也有忧。喜者,目前售价虽高一点,但发行量都较少,增值的空间就较大,达到“以章养章”的目的。忧者,对于一般工薪阶层的收藏者来说,200-300元一枚章的价格,确是高了些,特别是不少退休人员。所以目前收藏圈子逐渐在缩小,收藏人少了,发行量也只能减少,量少价就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有人说目前己成了“贵族收藏”,这种形势发展下去确是令人担忧。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购买一枚“马克思大铜章”仅6元,“中日历代货币展览纪念大铜章”(附图)15元。在1993年,上海造币厂经销部发售一枚“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铜章”,定价为58.8元,将售价上了一个台阶。到了2000年前后,售价都在100元左右。可就在近二三年中,不少品种,售价一下子升到200元、300元。难怪有人说道:“大铜章,我爱您又恨您。爱你--艺术性。恨您—高价位。”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要改变这种现象,看来要多方努力.在为弘扬中华收藏文化、宣传我国大铜章艺术的目的下,制造厂家能否降低成本,投资商与销售部门减少利润,民间收藏团体与宣传媒体加强对大铜章的宣传力度,进一部扩大收藏队伍,增加发行与销售量,共同为大铜章的繁荣作出贡献.
人们初步了解了当前大铜章价格形成和售价及后期增值的一般规律后,就可自己来估价所想购买的产品及自己的藏品的价值,确定心理价位,迫求精品意识,少一点上当受骗,多一点对大铜章的“情”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