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烘干机大齿轮毛坯预先热处理,其目的在于消除前几道工序(如铸造、锻造、冷加工等)带来的应力,为后道的工序(如切削加工、淬火)做好准备改善钢的机械加工性能,降低大齿轮切削性能;消除烘干机大齿轮的铸造应力;细化组织机构,均化金相颗粒,改善大齿轮钢的机械性能,为大齿轮的加工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烘干机轮带的安装:烘干机轮带的截面形状有实心矩形、箱形等。实心矩形轮带形状简单、铸造工艺性好、质量容易保证,使用寿命长,而烘干机直径比较小,实心矩形轮带比箱形轮带浪费材料的缺点并不显著,因此,目前的烘干机几乎全部采用实心矩形轮带。
轮带是“活套”在筒体上的,轮带与筒体之间加以垫板,垫板与轮带之间的间隙为1-2mm,以便于安装和适应筒体的热膨胀。烘干机的垫板有两种型式,一种是鞍座式垫板,另一种是焊接垫板。回转烘干机鞍座式垫板,铸钢材质。 内外圆弧均机械加工,各个间隙要求相等或近似,鞍座上带有台肩并且交错排列,将轮带轴向定位,这种结构加工、装配工作量大,筒体上钻孔,削弱了简体强度,所以近来的设计采用了焊接垫板。
烘干机托轮的要求:托轮组由托轮、托轮轴及轴承所组成,要求每对托轮安装成窑中心在窑筒体断面中心线的对称位置,且其距离等于托轮与轮带半径之和。此时,通过托轮中心和筒体断面中心连线的夹角等于60°。托轮这样安装时,可以保证筒体稳定性而不致向两侧移动,也不会被托轮挤紧。并要求每个托轮轴都与窑中心线成平行,以保证轮带与托轮表面均匀接触。轮带与托轮直径之比一般为3~4。
烘干机小齿轮的组装:根据中心标板矫正小齿轮组装正确位置,与大齿轮横向中心线误差小于2mm。并调整好大小齿轮顶间隙,其齿顶间隙为0.25模数(标准齿隙)加上大齿轮热膨胀量,应注意齿顶间隙在大齿轮径向跳动最大处测量与确定。调整大小齿轮接触精度,其齿面接触印痕沿齿长不小于70%,沿齿高不小于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