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1、 型号规格 型号 提前放电时间△T (μs) TSE-Ⅰ 25微秒 TSE-Ⅱ 40微秒 TSE-Ⅲ 50微秒 TSE-IV 60微秒 2“TSE”工作原理 2.1 放电物理: 放电物理学表明,传统富兰克林避雷针上行先导的产生需经过一段延迟时间,这段延迟时间会限制垂直的或水平的避雷导体的有效性。 “TSE”避雷针在传统避雷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主动触发系统,这个触发系统能建立起重复的高压脉冲信号,在放电过程中适时产生一个连续的放电路径与雷云的下行先导会合,把雷电流引入大地。 “TSE”通过一个脉冲变压器和振荡器的结合实现了以严格控制的频率和幅度发射高压信号的技术;它的能量来自静电场与电磁场并转化成高压信号送到针尖,产生大量的电离子,这种功能使“TSE”发出的上行先导提前行至远离避雷针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处与来自雷云的下行先导接闪,从而扩大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2.2 “TSE”避雷针的工作流程 雷云形成时雷云促使地面和云层之间形成电磁场,在地面的磁场强度可超过14KV/M. a) 此时提前放电避雷针内的雷电探测器将探测到一定的电磁信号 b) 然后将探测到的雷电信号经传感器将信号输到触发装置 c) 触发装置将信号放大后促使下一级高压发生器动作 d) 高压发生器将产生的高压传给高压脉冲发生器 e) 高压脉冲发生器将高压振荡后产生的电离子直接传给不锈钢电极 f) 不锈钢电极针尖的电离子经过文氏管有效地送到避雷针针尖. 2.3 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双重动作: 动作一:利用雷云电场,触发装置在针尖产生高压脉冲,形成电晕放电。 动作二:通过文氏管的拉拔效应,将电离子更有力地送到针尖。由脉冲产生的上行先导将降低与下行先导会合的时间。